“这个技术太好了,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近日,记者走进兰巨乡晨光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谈及微喷灌技术,负责人陈水松喜不自禁。
据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微喷灌是一种具有节水、省工、增产等优点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专用设备把水加压,使灌溉水通过设备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雨点湿润土壤的一种方法。微喷灌不但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调节小气候,增加近地表空气湿度,利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
如今,微喷灌技术在黑木耳种植领域获得了大量运用,目前我市兰巨、竹垟、八都等乡镇的黑木耳食用菌生产基地基本建成了微喷灌系统,使黑木耳、香菇出耳出菇期更长,出耳、出菇更快,质量更高,黑木耳、香菇每年亩产增收3000元,全市推广实施后促农增收近千万余元。
我市具有“山是江浙之巅,水为三江之源,生态全国领先”的优势,近年来,我市正在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生态精品农业,着力打造全省面积最大的金观音特色茶基地、灵芝基地和高山蔬菜生产基地等。
为了适应“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安全”的现代农业对水源水质的更高要求,把山区打造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和“增收财源”,我市确立了以发展节水灌溉为先导,以建设节水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位。
根据这样的认识和定位,我市紧紧抓住省市合作建设黑木耳标准化基地与茶叶基地建设的有力时机,全力加快推进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自2010年我市被列入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来,通过近三年的建设,使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由4.17万亩增加到9.9万亩,高效节水微喷灌工程面积由0.43万亩增加达到2.5万亩,其中茶叶、笋竹林、高山蔬菜、油茶等产业基地实施喷灌5790亩,黑木耳微灌实施12500亩,笋竹林与生态茶产业带动全市农民增加收入5000余万元。项目涉及我市19个乡镇(街道)的20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45%。
东音村为八都镇现代林业综合园的核心区域,有毛竹林5100余亩。村民陈龙松家的3亩竹林享受着清水喷灌的滋润。据了解,陈龙松家共有5亩多的竹林,其中3亩安装了喷灌系统。“其他2亩没有装喷灌系统的竹林效益就没有装了的好。”据陈龙松介绍,去年他的3亩喷灌竹林收获冬笋900斤、春笋1500斤,留养新竹300株,可采伐竹材1500斤,各项折合亩产值1.2万多元。像他一样,如今上垟镇、小梅镇等多地乡镇的村民纷纷加入我市竹林喷灌工程的“阵营”,取得了竹林亩产产值过万元的良好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林农要求参与竹林喷灌工程建设。
“笋竹基地实施喷滴灌后,竹林出笋率明显增加,笋产量每亩增加100公斤,成材竹出材率提高30%。同时喷滴灌工程使乌龙茶园更具抗旱能力,所产茶叶更加嫩绿,更加丰齐,干茶叶底肥厚,更加油润,茶味更加甘纯,富有韵味。干茶每亩增产25kg,亩增产值2500元,增加收入4000万元。”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